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九百五十八章陳頠稱帝

關燈
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頠稱帝

李正立為鄭和他們安排了熱情的歡迎宴席,就是鄭和船隊上的船員,不能將他們請過來赴宴,李正立也是讓人安排了好酒好肉送到船上去慰勞他們。

鄭和見李正立搞得如此大的排場,也不便掃他的興致,只得將安葬朱允炆一事暫且不提。

當晚,吳中少不得要秘密回家拜見父母、兄長。而我也終於有了機會與霏兒傾訴分別這三十多年的衷腸。

第二天,鄭和、吳中二人與李正立進行了一番長談,我和汪耀南、馬悅三人作陪。也就是說,這番長談除了我們六人,是沒有其他人在場的。

當聽說大明的永樂皇帝要在龍頭的海域修建一座水底墓,用於安葬一個重要人物,李正立當然是表示要全力支持。為了事情高度保密,鄭和並沒有告訴李正立,水底墓安葬之人的真正身份。他只是告訴李正立,永樂皇帝的一個兒子夭亡,永樂皇帝為其尋找的風水寶地便在龍頭海域。

李正立聽說水底墓安葬的是永樂皇帝的兒子,自然是不敢怠慢。他當場表態,需要龍頭邦國配合的,盡管開口就行了。

鄭和倒是當場提了一個要求,就是讓李正立對此事要高度保密。李正立將頭點得跟雞啄米似的,說道:“明白了!明白了!”

既然已經跟龍頭邦國的國王對接好了,下一步的具體工作就由馬悅和汪耀南來主持了。

由於朱允炆的水底墓只需要安葬他一人,因此這個水底墓就沒有必要修得跟西礁那個水底墓那樣大了。按照馬悅、汪振海、吳中三人的一番精心設計,朱允炆水底墓還是半球形結構,不過其直徑縮小到十五丈。如此一來,這施工難度就比西礁那個水底墓小多了。

這邊汪耀南是迅速準備材料、招募人力;那邊,馬悅、汪振海、吳中三人則是多次出海勘探,為朱允炆水底墓的具體方位精確定位。

二十多天之後,在龍頭東南一百多裏的一個荒涼小島之上,突然來了大批的人員。這些人有龍頭邦國的,也有大明鄭和船隊的。據龍頭邦國的人講,這個荒涼的小島名喚加朗島。而馬悅、汪振海、吳中三人為朱允炆水底墓的精確定位處,就這這個小島東邊約十裏的海域中。

有了西礁建水底墓的經驗,汪耀南、馬悅主持修建朱允炆的水底墓自然是駕輕就熟。按照汪耀南、馬悅等人的估計,這個水底墓一年之內必定能夠完工。也就是說,來年四、五月的時候,朱允炆就可以下葬到這個水底墓中,並將墓室沈入水底了。

為了掩人耳目,鄭和的船隊自然是不能在龍頭長時間停留了。見水底墓工程已經全面鋪開,鄭和除留下吳中等人,便率船隊離開了。當然,他的第一站便是舊港。他要去施俊卿那裏,授予施俊卿舊港宣慰使的詔書和印信。

鄭和的船隊離開了,我自然要將擱置了一個月的北上之行盡快提上議事日程。因為我要趕在來年四、五月之前返回龍頭。朱允炆好歹也是一個人物,怎麽著我也得出席他的下葬儀式。

永樂六年(公元1408年)五月,我不得不辭別霏兒和未了,再度踏上了北上的征程。霏兒的身體還是很不好,這也許是我這趟北上之行最為放心不下的事情了。

霏兒知道我這趟北上之行是非去不可的,她還是不停地安慰我,讓我安心上路,早去早回,她也就是長途奔波而來,加上有些水土不服,過段日子就會好起來的。未了也是一個勁兒地讓我放心,說有她在,她就一定會照顧好霏兒姐姐的。

見二位夫人都如此支持、理解我,我還能有什麽好說的呢?別人是人生得一賢妻,夫覆何求?算上思淑和蘭兒,我是人生得四賢妻,夫覆何求?

六月底,咱們在清化府的岑山小港登岸。剛剛登岸,咱們就感到交趾有些不太平。岑山小港雖然算不上交趾境內的大港,但我們上次路過時,還是頗為繁榮的,往來停泊的船只也不少。可是這一次,不光是明顯地感到泊在此處的船少了,就是岸上的店鋪也有不少歇業了。

要說這岑山小港與半年之前的最大不同之處,那就是港口的各顯眼處,均張貼著許多明軍的緝拿告示。咱粗略看了看,上面也沒有咱認識的人,估計是大虞國投降之後,有一些人不願意接受明廷的領導,想搞事情吧。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咱也就沒有過多在意。

找到了黎曠在岑山店鋪的掌櫃,掌櫃立即派人去藍山鄉給黎曠報信,並熱情地接待了我們。咱們也趁著這個機會,向岑山店鋪的掌櫃打聽,怎麽如今的岑山小港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明顯比去年年底的時候蕭條了不少。

咱們這一問,算是打開了這岑山店鋪掌櫃的話匣子。

原來就在咱們去年離開岑山小港之時,咱結拜大哥陳叔明的次子陳頠(wěi)在寧平府的安謨縣稱帝了,說是要帶領大陳國的民眾將明軍驅逐出去,恢覆大陳朝的榮光。

陳頠這一稱帝,越南的歷史上便將這段時期稱為後陳朝,陳頠也被稱為簡定帝。

當初胡季牦廢陳立胡,建立大虞國之後,將陳頠封為日南郡王。明軍進攻升龍城之前,陳頠並未跟著當時的文武百官一起避到西都城,而是在陳氏宗親陳肇基的鼓動之下,一起逃到了寧平府的安謨縣。

陳肇基為什麽要鼓動陳頠逃到安謨縣呢?

首先,安謨縣地處山區,有利於逃避戰亂。

另外,也是最重要的是,陳肇基曾在寧平府為官多年,他的長女嫁給了安謨縣的一個豪族阮家。當然,這個阮家與先前的阮正倫、阮其防家族都沒有什麽聯系。

陳肇基的親家名叫阮夢莊,在安謨縣有一支規模達數千人的私人武裝。陳肇基鼓動陳頠先避到安謨縣靜觀時局變動,如果胡季牦被明軍擊敗,他們可以去跟明軍談判,讓明軍扶植他們重立大陳國。畢竟當初明軍進攻大虞國的借口,就是要助陳氏覆國。

如果胡季牦最終擊敗了明軍,那大虞國也必定是元氣大傷,此時他們可以在安謨縣振臂一呼,宣布大陳覆國,然後趁亂擊敗胡季牦的大虞國。

陳頠當時覺得陳肇基這個提議不錯,趁著大虞國與明軍苦戰,他們可以在安謨縣一帶一邊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,一邊坐山觀虎鬥。將來,不管是哪一方獲勝,他們都有了去與獲勝方扳手腕的機會。

陳頠和陳肇基的到來,可讓阮夢莊高興壞了,他日大陳覆國成功,他可就是功勳老臣啦!於是,阮夢莊是不遺餘力地在寧平府一帶活動,不斷拉攏各地的豪強大族勢力,甚至連不少山上的土匪也是他的拉攏對象。

本來不管明軍與大虞國的戰爭誰勝誰敗,陳頠都有覆國的大好機會。但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,那胡季牦竟然在大虞國大敗明軍之際,怎麽就跟明軍談起了判,最終還與明軍來了個政權的和平交接,宣布大虞國投降明廷。

面對這個讓陳頠等人有些哭笑不得的結局,陳肇基和阮夢莊這對親家決定瘋狂一把,鼓動陳頠起兵稱帝。

陳頠生於大明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,比陳颙大了一歲。當初陳日煒被廢之後,由於陳叔明的長子陳顯斷了一條胳膊,不宜被立為皇帝,按說陳叔明應該按長幼順序,立陳頠為帝的。

可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,陳叔明竟然繞開了次子陳頠,立了三子陳颙為帝,也就是後來的陳順宗。

也許有人會說,陳叔明當時立三子陳颙為帝,而不立次子陳頠為帝,肯定是胡季牦為了控制陳朝的朝政,鼓動陳叔明立了幼子為帝。畢竟站在胡季牦這種權臣的立場,皇帝的年紀是越小越好。

不過大家可別忘了,那陳頠只比陳颙大了六個月。其實這事兒的真正原因是,陳叔明就是喜歡幼子陳颙比次子陳頠多一些,或許是陳颙和生母比陳頠的生母更加得寵一些。

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,陳頠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創傷,他變得更加沈默寡言、他變得不再信任任何人。他也暗暗下定決心,將來如果能有一個機會,他一定要幹出一番驚天偉業,用以向世人證明,他才是陳叔明最優秀的兒子,當初陳叔明立弟弟陳颙為帝,而不立他,那就是個巨大的錯誤……

當一個被壓抑多年的人,終於得到了一個釋放的機會,那他絕對是不會錯過的,陳頠無疑正是一個這樣的人。當陳肇基和阮夢莊鼓動陳頠起兵稱帝之時,他們本以為一向沈默寡言、看似沒有什麽主見的陳頠肯定會再三猶豫,他們甚至是為此準備了多套勸說方案,可讓陳肇基和阮夢莊沒有想到的是,陳頠還不待二人說完,就果斷地答應了。

事情進行得太順利了,這讓陳肇基和阮夢莊有些始料未及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